エピソード

  • 第一集 – 应晨:留存灰烬中的火星
    2021/01/25
    应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上海移民加拿大,现居BC省。她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加拿大法语文坛崭露头角,多年来潜心读书写作,去年出版的《Rayonnements》是她的第十五本法语作品。 这个法语词汇同时有“荣耀”和“辐射”的意思,对本书主人公居里夫人一家来说再合适不过。在应晨看来,他们和她上一本小说《创伤》(Blessures)的主人公白求恩一样,代表了一种她想要刻画的人类精神。他们就像灰烬中的火星,让她觉得“我们做一次人还是值得的”。如果有一天人类离开地球或是彻底改变,这些人是应当被记住的。 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极不平常的时代。信息革命和生化革命正在给大自然、语言以及整个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令人兴奋也令人畏惧。她在写小说之余办了一个网站,翻译中国古诗词,每月写一首“清平短诗”,并邀请不同语种的网友投稿。如果说她在小说中关注的是人的话,这个网站关注的是大自然,是语言之美。 我问她,这是为了在天翻地覆之际救下一些什么吗?她回答说,谁也挽救不了任何东西,她只是表达一点怀旧情绪和危机感而已。因为“语言、文化和文明是有生死的,不是永恒的”。 采访应晨录音: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1/01/YingChen.mp3 相关报道 白求恩的幽灵:加拿大华裔作家应晨出版新作《创伤》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1 分
  • 加中建交50年: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充满不确定…
    2020/12/01
    欢迎来到加广中文台“加中建交50周年”特别系列节目。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七集,也是最后一集。 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我们采访了加拿大熟悉中国事务的五位专家、学者、记者,从他们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回看加中关系五十年。 过去的两年,加中关系可谓跌倒了谷底,那么未来会如何?在加拿大的对华政策上,他们有什么预见? 欢迎收听“加中建交50周年”播客第7期:来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充满不确定... (时长17分43分)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12/1201-Yan-mixed.mp3 加拿大学者、前外交官查尔斯·伯顿(Charles Burton)教授关注加中事务超过五十年,但目前的状况令我非常失望非常悲哀。他最大的失望是,加拿大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认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交往将会促使中国更加开放,在民主人权方面有所改善。 加拿大几十年来在中国的公民社会、法制体系培训、女性权益等投资将近10个亿,但在受访中,伯顿教授认为,很多中国签署的与法制人权相关的协议和设置的课程,更像是“做给加拿大看的”,以减轻在这方面的压力。 伯顿教授对加中关系未来并不乐观。他表示,美国在拜登上台之后,如果重回世界领袖地位,加拿大会跟随其他的民主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联手,令中国更难单方面针对某一个民主国家。 他还认为,中国的经济从结构上更加依赖出口。西方国家可以决定一起行动,停止与中国合作,直到中国遵守在联合国以及世贸协定中的承诺。相对来说,这还是比较乐观的结果。 第二个可能,中国领导人继续一带一路,团结一些国家与西方的经济同盟对抗,这可能会导致下一个东西方冷战,甚至热战,包括可能的在南海以及台湾的战争。 伯顿教授表示,真是太遗憾了,双方关系到了这样的程度。 他还评价说,客观地说,加拿大的对华政策是不成功的。加拿大特鲁多政府承诺,在今年年底要“重新设定对华政策”,这是因为国内的压力,民意主流认为,加拿大应该对华更加强硬,而反对党的批评声浪也很大。 伯顿教授对于加拿大政府未来的对华政策的建议是,需要更多的加拿大人,对中国共产党的规则和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要多与中国变革力量合作,也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比如,在加拿大国内,警方如何保护受到骚扰的华人异见人士等。 华裔学者、多伦多和平与外交研究所的姜闻然教授认为,中国这些年的崛起才是令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国家担忧害怕的真正原因。 他认为,中国政府的结构是中国人无法自己改变的。加拿大和西方需要一个框架性的对华政策,同时以历史观来对待中国的人权和民主的问题,需要领导人有主观能动性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以避免冲突。 而加拿大著名的记者和作家黄明珍(Jan Wong)以及中国问题专家傅尧乐教授(Bernie Frolic)也认为,目前是加中关系的转折点,世界的局势正在变化,加拿大也面临选择。中国这几年的行为已经是个超级大国了,之前的加中友谊,或是加拿大对中国的期待等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加拿大的问题是如何在与中国继续交流的情况下,保护加拿大的利益。 而自由党联邦议员董晗鹏(Han Dong)的看法是,加中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应该可以从理解走向合作。不过,他觉得当务之急,需要中国改善对两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的待遇,向加拿大人展示中国可以人道地,公开透明地对待他们的案子。 加中关系在五十年之际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双方的领导人是否有智慧,可以在避免冲突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和发展?没有人能说的清。 而且,董晗鹏也给在加拿大的华裔提出了建议:懂得保护自己,保障自己的权益,以及不被边缘化。 感谢收听我们总共七集的“加中建交50年”系列节目。如果您在收听之后有什么感受和见解,欢迎发邮件给我们:China@rcinet.ca 祝您健康愉快! 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的G20会议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THE CANADIAN PRESS/Adrian Wyld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8 分
  • 专访作家、记者黄明珍:“我见证了历史”|加中关系50年系列采访之五
    2020/11/27
    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有黄明珍(Jan Wong)这样经历的加拿大人了,她的人生与加中五十年的外交历史交织在一起。 1972年,她前往中国旅行和学习中文,成为了加拿大“留学中国第一人”。1974年,她作为交换学生在北京大学学习,亲历了文革后期直到毛泽东去世;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时期,她作为加拿大《环球邮报》的驻华记者,见证了整个的运动,并写出了《神州怨,Red China Blues)记录那段日子;之后,她继续关注中国自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外交政策变化... 更多细节,欢迎收听“加中建交五十年”播客:专访作家、记者黄明珍:我见证了历史 (时长18分05秒)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12/1202-Jan-wong-mixed-final.mp3 黄明珍著作《神州怨》(作者提供) 黄明珍1952年出生在蒙特利尔。她的祖父于1880年代来到加拿大,参与修筑了太平洋铁路。她的父亲Bill Wong在蒙特利尔拥有一间中餐馆,非常有名气。 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系,曾长期担任加拿大全国发行的《环球邮报》驻华记者,著有《神州怨》《家常便饭》《北京秘密》等,她的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加拿大人的中国印象。 她在采访中认为,目前是加中关系的转折点,世界的局势正在变化,加拿大也面临选择。中国这几年的行为已经是个超级大国了,之前的加中友谊,或是加拿大对中国的期待等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加拿大的问题是如何在与中国继续交流的情况下,保护加拿大的利益。 2017年,黄明珍,左,为她的新书《家常便饭》前往上海采访。(本人提供)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8 分
  • 专访查尔斯·伯顿教授:“似乎没什么可庆祝的” | 加中建交五十年系列采访之二
    2020/11/24
    今天,是我们“加中建交五十年”特别访谈的第二部分:专访伯顿教授:细数加中建交五十年,似乎没什么可庆祝的 播客音频:(时长15’59“) https://www.rcinet.ca/zh/wp-content/uploads/sites/6/2020/12/1202-Burton-mixed-final-1202.mp3 说起加中关系的五十年,已经退休的学者、外交官查尔斯·伯顿(Charles Burton)教授表示,自己关注中国实际超过了五十年。 还在中学时代,他在渥太华发现了一家“进步书店”,那间书店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图书,比如《北京周报》,他也由此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等。 他是加拿大最早前往中国留学的学生之一。1977年,他前往复旦大学学习,主修中国古代思想史。当时在学校的同学中,有很多后来进入中国的政界、军界、和商界。 1990年代初以及九零年代末,他两次前往中国,出任加拿大大使馆参赞。他是布鲁克大学的政治科学系教授,专门研究比较政治,中国政府和政治,加中关系与人权。 相关阅读:“加中关系活的编年史” 傅尧乐教授:从理想到现实 | 加中建交五十周年系列访谈之一  伯顿在中国。 加中关系最瞩目事件 加中关系中,最为瞩目的当然是加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那是在1970年的10月。 中国派遣了非常资深的官员黄华担任第一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做了一年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之后,前往纽约,成为了中国驻联合国的代表 ——那是1972年,联合国正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加拿大承认中国加拿大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当时,只有瑞典和法国与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加拿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了解中国政府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避免了正式承认,可以说是个模棱两可的态度 渥太华承认中国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只是“注意到”北京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说法。 而这个做法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随后很多西方国家开始仿效,并承认了中国. 加中关系中最温馨的:“小麦外交” 加拿大与中国外交关系中的“小麦外交”很多人听说过,加拿大时任总理迪芬贝克和农业部长阿尔文·汉密尔顿(Alvin Hamilton)不顾美国的反对,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条件下,签署协议,向中国出口小麦和大麦。而且,因为进口数量巨大,中国一时拿不出这么多外汇来购买,加拿大政府还破例为中国分期付款做了担保。 更多的人则担心和中国的粮食贸易会影响和美国的关系,毕竟美加关系头等重要,中国更像是敌手,而不是伙伴,双方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 在之后的三年,总共出口了总值3.62亿美元的大麦和小麦。有报道称,当时主管农业的中国国家副总理李先念后来说:“(这批粮食)避免了京、津、沪、辽和重灾区粮食脱销的危险,完全用于弥补国内粮食收支缺口”。 小麦出口一直在加中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两年,加中关系僵持,不过,2019年的加拿大对华的小麦出口却创下了历史记录。 70年代,中国正处于文革紧张时刻,两国关系并不活跃,但中加设立了一个“家庭重聚”的项目,中国人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来找到失散在加拿大的亲人。 而到了八零年代,中国比之前更加开放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曾帮助中国的基础建设,在农业方面,比如猪肉加工等也有所帮助。 查尔斯伯顿教授到访中央党校(伯顿教授提供) 加中关系五十年最僵持不下的:人权与民主 从加中建交开始,加拿大一直鼓励中国建设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在八、九十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有一栋建筑,专门用来进行司法培训,项目包括了法官培训,公民社会项目,人权女权项目,非政府机构建设等。 但伯顿教授认为,现在回头看,这些项目其实对中国社会没有产生长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体制下,不可能允许非政府部门出现。 1989年春夏发生的“天安门事件”是加中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 天安门事件之后,加拿大政府决定为在加的中国公民提供避难,绝大多数中国人决定留在加拿大。中国政府对此感到不满,尤其是公派中国留学生也可以得到庇护。 整个九零年代,加拿大继续期待和中国有更多交流沟通。加拿大一直很乐观,认为中国有一天会承认国际社会规范,接受自由民主的方式,最终实现政治体制改革。 1998年,中国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6 分
  • 世界广播日:加广、瑞士资讯和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连线访谈
    2020/02/13
    2月13号是联合国世界广播日。借此机会,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瑞士资讯和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为听众朋友制作一期越洋连线访谈节目。瑞士资讯中文部主编邵大海、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编辑谢芦宾(Serban Toader)参加了访谈,为我们介绍各自所在的国家和媒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1年把2月13日定为世界广播日(亦称世界无线电日),次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这一天定为联合国国际日。今年的世界广播日主题是广播内容多样性。 连线访谈录音: 收听CH_Interview_1-20200211-WIC10 瑞士资讯中文部主编邵大海 瑞士资讯的前身是瑞士国际广播电台(SRI),成立于1935年。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成立于1928年。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互联网和卫星传输逐渐取代了短波广播。瑞士资讯和加广的短波广播节目都先后停播,转向网络。但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的短波广播至今仍在播出。 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编辑谢芦宾(Serban Toader) 广播是彰显人类丰富的多样性的有力手段,并且是民主对话的重要平台之一。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广播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媒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0 分
  • 七十年来人与事: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谈中国 – 第七集:中美贸易战 – 第三次重大考验
    2020/01/21
    七十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一个政权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哪些重大事件影响了历史进程?何时是生死关头?哪里是没有愈合的伤口?在加广新推出的播客栏目中,我们把过去就这些问题对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的采访整理汇总,供我们的网友下载收听。赖小刚目前在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政治系和女王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国现代史是他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七集:中美贸易战 – 第三次重大考验 ( 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对知识产权的监督机制和国家对科技产业的补贴是两个关键问题,也是双方分歧的症结所在。赖小刚认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触及了一党专政和政治改革。美国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多买美国产品,而是进行制度上的改变。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重大考验,但也是一个历史机遇。 赖小刚接受本台采访是在2019年10月,所以采访中所说的“去年”指的是2018年。几个月过去,尽管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但是造成双方分歧的症结并没有消除。他的分析和见地因此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播客时长:23分48秒 收听CH_Report_1-20200121-WRC10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4 分
  • 七十年来人与事: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谈中国 – 第六集:六四事件与中国民主转型
    2020/01/20
    七十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一个政权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哪些重大事件影响了历史进程?何时是生死关头?哪里是没有愈合的伤口?在加广新推出的播客栏目中,我们把过去就这些问题对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的采访整理汇总,供我们的网友下载收听。赖小刚目前在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政治系和女王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国现代史是他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六集:六四事件与中国民主转型 (AP/Jeff Widener) 赖小刚认为,六四事件是中国的分水岭和转折点,武力镇压的枪声毁掉了中国领导人对自己的制度、政策和能力的信心,也使中国民众抛弃了理想主义。六四之前,邓小平等人一心想把中国建成第二个新加坡。六四之后,各级领导人开始“击鼓传花”,但求自己任期内平安无事。 有些人认为六四使中国失去了一个完成民主转型的机会。赖小刚说,中国在六四之前的政治气氛确实相当开放,但这并不能证明没有六四中国就能够顺利完成民主转型。他也不认为中共会平反六四,因为这意味着打开“潘多拉之盒”,最终导致自己垮台。 播客时长:19分 收听CH_Interview_1-20200121-WIC10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19 分
  • 七十年来人与事: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谈中国 – 第五集:1989年六四事件 – 第二次重大考验
    2020/01/17
    七十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一个政权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哪些重大事件影响了历史进程?何时是生死关头?哪里是没有愈合的伤口?在加广新推出的播客栏目中,我们把过去就这些问题对加拿大华裔学者赖小刚的采访整理汇总,供我们的网友下载收听。赖小刚目前在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政治系和女王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国现代史是他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五集:1989年六四事件 – 第二次重大考验 (AP Photo/Terril Jones, File) 1989年春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北京学生和民众自发的悼念活动很快转为大规模抗议示威。6月3日,全副武装的军人和坦克冲破市民的拼死阻拦,分几路向北京市中心推进,在6月4日凌晨到达天安门,武力清场。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抗议运动,因学生和市民付出的生命,以“六四事件”之名载入了历史。 对赖小刚来说,这是一次“粉碎性的事件”。他的生活道路被它彻底改变。 播客时长:24分57秒 收听CH_Report_1-20200117-WRC10
    続きを読む 一部表示
    25 分